庞大、气势磅礴且实用的特性,使筒仓这一通常被用作储存散装材料的结构,成为经久不衰的城市特色。它们是农业工作中用作谷物、发酵饲料和其他食品储存的重要实体元素。时至今日,这些高大的圆柱体体量依旧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建筑主题——从 20 世纪初期象征技术进步的现代主义建筑形式,再到当代激发适应性改造的创造性建筑手法。
现代主义建筑对筒仓 - 尤其是粮仓 - 的迷恋出现在当年被称为建筑先锋的作品中,包括但不限于勒·柯布西耶、莫伊西·金茨堡、雷纳·班纳姆和格罗皮乌斯。同时,照片也是传达这种魅力的一种途径,格罗皮乌斯在 1913 年的一份工艺杂志上就发表过纽约布法罗许多谷物升降机的照片;而勒·柯布西耶则在 1923 年以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为导向的《走向新建筑》的文字中提到了它们并对其进行说明;苏联建构主义建筑师莫伊西·金茨堡 (Moisei Ginzburg) 在《现代建筑国际战线》中还对筒仓以令人钦佩的方式进行了描述:作为一种建筑语言的一部分,筒仓具有强大的表达力和体积感。
谷物升降机,至少从这些建筑师对它们的形式解读来看,是一种社会关键需求在地标性形体上的体现:它们极具表现力的结构外观,是农业的代表,相应地也就代表了人们的饮食。
在某种程度上,对筒仓的推崇也已延续到了当代的从业者之中——大量项目采用这种建筑类型的项目中,建筑从业者以其典型的高天花板和独特立面将筒仓重新用于新用途。例如,总部位于哥本哈根的 Cobe 事务所在 2013 年完成了 The Silo 项目- 这是丹麦首都北港向工业区转型的一部分。该建筑是公共和私人空间的混合体,包含 38 套公寓;得益于建筑原先的用途,其在楼层高度和面积上都非常富余宽敞。
开普敦的 Zeitz 非洲当代艺术博物馆 (Zeitz MOCAA) 可以说是最著名的筒仓适应性改造项目,它的名气一部分来自于设计它的工作室,一部分来自其所在机构的文化知名度。该项目于 2017 年开放,是世界上最大的、致力于展示非洲人及其非裔侨民所做的当代艺术的博物馆。展品分布于整座建筑的九层空间内,其特色是一个在筒仓圆筒阵列中凿刻而成的中庭空间。此外,挪威南部城市克里斯蒂安桑的艺术筒仓项目目前也正在开发中。这是一个废弃的粮仓,在改造后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北欧现代主义艺术收藏品的容纳空间。其历史与 Zeitz 非洲当代艺术博物馆所在的筒仓相似,都是被视为现代建筑代表的建筑结构,并且同样位于海滨。
上述的两个著名建筑项目内都保存有重要的艺术藏品,采用了相似的适合公共机构的建筑类型手法,这也许能够传播建筑的一种未来可能性,废弃的筒仓可能将被更多地用于适应性再利用开发,在这个城市的发展正寻求为耀眼的工业地标赋予新的生命,文化机构不断探索富有表现力的可持续建筑来进行适应性创意表达需求的时刻
未来,是否会有更多公共机构对筒仓予以改造,并创造出独有的建筑类型?筒仓是否会从工业化活动的象征转变为一种创造性的实践?作为一种隐藏在社会和全球贸易后台运转的建筑物,以公众对建筑物内部具体发生了什么的了解程度而言,筒仓或许是不透明的,但它们却太过显眼,以至于很难消失在街景之中。或许,这些引人注目的建筑会拥有公共领域的未来。
翻译:Jojo Ji,江垚